老乡
见到老乡,两眼泪汪汪?我就觉得好笑得不得了,怎么会?高兴地谈天说地,哪里有时间有情绪去"强说愁"呀!
而实际上,自从我少小离家,身边几乎就很少有同乡朋友了.慢慢地,有时候明明知道对方是我同乡,也心意阑珊地不想太过热切地去相认.不是为别的,而是我已经比较难于用我们共同的乡音去交流了.
我老家的语言里,能把"吃吃玩玩看看戏"这句话说成这样:
ci(2)--ci(2)--si(1)--si(1)--ci(4)--ci(4)--si(4)
原文成了"吃吃嬉嬉看看戏",发音就请自己去试试看吧.嘿嘿.
当然还有很多的与国语倒逆的词汇,咸菜说菜咸,蚕豆说豌豆豌豆叫蚕豆,写洗不分.......
我一到大学里,开口就是笑话,告诉同学我去"写"衣服啦;跟食堂的师傅说我打"两"两米饭;.......
更有甚者,同学拿着那个"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的绕口令来叫我念念看,我真是恨不得从六楼寝室就跳下去呀!
心里那个气!外国话都难不倒我,我还不会说普通话了不成?从此开始,每天咬文嚼字地,总算把舌头给绕过来些,其实到现在也还是讲不好标准国语的,但至少已经再没有人能听出我到底哪里人了.(天,这个不是更恐怖?!)
扯回来,说老乡.
那天,到刚刚买的房子周围转转,想找家理发店修头发.还真的有,很近.进去看看,两个女理发师一个男收银,小小的地方,客人却不少.不想跑远处,就等了会儿.
轮到我,是那个年轻些的有俩小酒窝的师傅帮我打理.有一答无一答地她问我以前在哪里剪头之类的,我说刚搬过来,这里就近,试试合适呢,以后就定下来在这里做头.
我们都用半咸不淡的国语说着话.她有点胖,皮肤不错,性格也开朗.我挺喜欢她给我整理的发式,也觉得和她谈话蛮轻松愉快的,不象以前去的那个发廊,到处是粤语,每次坐等都很枯燥难耐.
这样每个月去找她修头发,慢慢她问我哪里人,我说浙江人,她也淡淡地说她也是.然后她告诉我她的年龄,也问我的,告诉她了,"我的妈呀"一声尖叫.嗨,手可千万别抖!
然后有一天,我叫先生也去找她理发好了.他回来跟我说,给你整头发的那个女师傅是你同乡啊.
我道,别瞎说,怎么会?你是不是找那个年轻一点的啊?他回说,两个都不年轻啊,靠里面那个.我要确定,问是高的还是矮的,他说是矮一些的那个.我就知道他没说错了.
原来,她喜欢聊天,见是新客人,都会问问聊聊.她说我先生国语很标准,然后当然地先生问她哪里人,她说是XX人.
我先生惊奇了:"哎,我太太也是呀,她还一直找你,说你整的发式好,今天还特意叫我来找你呢?"
她也兴奋起来:"哪一位是您太太呀?"
这两个人鸡同鸭讲怎么也说不清楚到底哪个是她的同乡.
那天,抽空跑去,进门我就冲她用家乡话问:"你是XX人?"
她笑开了花:"原来是你呀!"
然后当然我们就在那里鸟语花香了大半天.
从住哪里开始讲,到希望找到共同的朋友.不过,大家毕竟年龄相差十来岁,生活圈子不同,成长背景不同,共同的朋友是没有.但是,讲起故乡的美食啊,近年来城貌的变化啊,流行时尚啊,等等,还是很有趣的.
主要的是,突然就可以这么肆无忌惮地用已经不是很顺溜的方言和人交谈这些话题,好兴奋.她每年暑假带儿子回老家的,所以她讲给我听的关于故乡的一切和我父母描述的又是不同的角度,非常吸引我.
这样从春天到了夏天,她说暑假回去一个月,告诉我走的日子.我又赶在她离开之前去修了一次头发.然后就会等她回来时再来了.
正好,我干妈从NY来看我们,匆匆忙忙地没来得及修剪头发,我说刚好我的老乡也该回来了,去找她吧.
她又胖了一圈,可以理解,整体就泡在茶馆饭店里了.
她一边手脚麻利地为我干妈打理头发,一边滔滔不绝地和我讲回乡见闻.
我的天!她刚开始说话,我就给惊呆了!
满口的"我老子""人S了一样地怎样怎样"........总之就是这样的语言.
我,我,我在这些词汇当中,跳跃着去听她讲家乡的变化.....
却原来,当我在这里思念着模仿着去做家乡招牌菜的时候,那边厢早已经是四川水煮鱼的天下了;
我们上次谈到的怀念的那口巨大的老古井,也早已被城市扩建的推土机夷为平地成为永久的过去;
我们这里睡衣不出卧房的习惯在那边还是被发扬光大到我是新人我怕谁地撒满大街小巷;
.........
应该还有象她现在在用的那些语言?
我很惊骇.我们家里没有人会这样说话.
这样的时候,我只有拿出霓娜的招牌表情.微笑着,不应不答地听着,从镜子里看着她.这个不算优雅也还算文气的女人,再再地称自己"我老子",我怎么都觉得很怪异.
她终于也发现我的微笑,停顿了半分钟.嘻嘻自己讪笑着说:"一回去就跟着骂起人来,还没绕过口来."我反倒不好意思起来,也呵呵地跟着笑.
再下一次去,她已经回复到先前我认识的样子了.真好.
就是,不知道,她是不是每年回去一个月,再回来这样讲话一个月?那我是不是该避开她刚刚回来的这个时候去找她理发?
2005-12-02
0评论Comments:
发表评论
回到首页Home